高雄福氣教會傳承給下一代:佈道文化
【記者李容珍高雄專訪】「我在高雄,就是要聽到高雄人的心跳!」高雄福氣教會從四對夫妻、一位姊妹開始建立到現在十六年,成長為每周聚會共1400人,是一間具有傳福音動力、無牆的社區教會。該教會主任牧師楊錫儒受訪時表示,教會由「佈道」帶動所有事工,當每個人的生命,生命氣息存留都在「佈道」,就會變成一種文化。如果說我們有甚麼可以傳承給下一代,那就是「佈道文化」;而佈道策略真正重要的是了解「佈道對象」。
從佈道角度檢驗事工正當性
福氣教會普遍開設「幸福小組」,甚至編列經費支持,從今年三月到五月,133個幸福小組一連十周佈道行動,在三、四百位同工投入下,加上六月份福音月活動,預計到七月份總共會帶領兩百人受洗。
楊牧師表示,教會和個人的使命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如果做門徒訓練沒有佈道,就會成為「迷路」的門徒訓練。所以福氣教會以福音、佈道掛帥,從佈道角度來檢驗所有事工的適當性。
他說,過去我們喜歡做對的事,講真理,也禱告,但世人為何不接受教會所傳的福音?我們要去思考,但唯一不能講的是「這塊土地太硬」或「人心剛硬」,好比開餐廳的人之所以會倒,不能以「顧客沒有眼光,所以顧客要檢討」為理由。我們傳的耶穌,真理是不改變的,如果世人明白福音帶來的恩典和榮耀,「半夜都會爬到教會來」。
他進一步說明,佈道策略真正重要的是了解「佈道對象」,可能對高雄人和台北人不一定用同樣策略;對不同族群的人,對老年人、年輕人或孩童,或在不同國家,也會有不同。十年前和十年後的高雄,人也不一樣,所以他常說「福音是對話關係」,兩千年前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福音,在2015年對他來說,是在高雄和高雄人產生對話的關係。
楊牧師說,高雄人如何能信主?就是我們所傳的福音,和對方的對話產生對焦的關係。如果不能對焦,就是各自表述「雞同鴨講」。對焦的前提就是我們了解對方,他們在想甚麼?困難是甚麼?喜歡甚麼?就算和對方建立接觸管道,最重要的是「對方來,我們可以承擔嗎?」如果我們不能承擔,教會就會變成「車站」,對方來「經過」,而不是來「歸屬」,人就留不下來。所以福氣教會會不斷反省這些問題。
和對方的對話產生對焦關係
他說,如果我們永遠停留在「信耶穌真好」、「有空來我們教會」,也許有的人會因此信主,但是比例有多少?我們不能說,我們已經做了,而是要檢討是否有果效。所以,不光是做對的事情而已,我們雖做對了,但是沒有人信主,到底有何意義?耶穌不只教導「我們去」,還要「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所以我們懂得「佈道」,一定要與對方產生對焦的關係,人們才有可能作主的門徒。
如果教會一年沒有成長,甚至五年、十年都沒有成長,我們不可能沒有感覺,對此我們在神面前必須要有謙卑,心意更新而變化。
楊牧師表示,一般佈道會,從慕道友角度思考,可能聽完一篇道很感動就舉手信主;但可能回去就冷靜,考慮家人的想法,很多障礙就來。弟兄姊妹如不了解,打電話給對方,對方只會說:「這一陣子比較忙,過一陣子再說!」我們就信以為真,最後石沉大海。所以,福氣教會以帶狀性的佈道方式,讓弟兄姊妹一整年都在佈道,慕道友來教會也成為習慣,特別在最後的福音月收割行動,邀請民眾熟悉的名人,透過好幾篇道和見證的感動、累積性的效應,決定信主的機率就會提高很多。
他說,教會每年有兩季佈道行動,開始前要預備,鼓勵弟兄姊妹事前建立人脈,不論去菜場或是餐廳吃飯,都要「預留後路」,帶領人進到幸福小組,視每位慕道友為「珍寶」。
福氣教會DJ牧區馮珮牧師表示,教會以同樣方式,前年有275人,去年有380人施洗,成年、老人、小孩全教會都動員,經過不斷微調,也愈做愈熟練,有些去年受洗的人,今年就開始傳福音,教會希望今年能達到500人受洗為目標。
楊牧師說,在幸福小組中,他們通常會遇到哪些困難,教會透過LINE群組,把所有慕道友難以回答的問題都放進LINE當中,如邀請慕道友受洗,會遇到哪些障礙?他就整合起來成為下次訓練的教材,教導弟兄姊妹如何解決,這也是門訓。
佈道中門訓也檢視自己信仰
馮珮也表示,教會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思考「如何佈道」,例如教會的婚喪喜慶或是洗禮都是佈道會;舉辦母親節活動,不是只針對教會內部的母親,而在思考如何帶領未信主的母親或社區的母親也可以來參加。因此教會帶領每個同工的談話,都是「道成肉身」的語言,讓非基督徒能聽得懂、能對焦,就不能是很「屬靈的行話」。
馮珮表示,在幸福小組,組長在每周都要分享20-25分鐘的信息,亦即每周有133人在分享信息,這也就是在門訓。所以不僅是傳道人,包括帶職、家庭主婦或學生都要分享。經過操練後,每個人就會自我檢視「到底自己認不認識信仰?」尤其當我們看到剛信主的人很會分享,信主很久的人反而思考自己為何講幾分鐘就說不出話來,就會重新回到神面前仰望主。
楊牧師說,最近有一個小組,有五個人才剛受洗,在小組聚會時一邊見證一邊哭,全組的人跟著感動流淚,另外幾位原本沒決定受洗的人,聽完後也決定要受洗。他要把小組成功的元素找出來,若可以複製,也可以分享出來;若有犯過的錯誤也提出來,讓其他小組可以避免,就會愈來愈有果效。
他說,上帝為了福音可以道成肉身變成人的樣式,基督徒也同樣要改變,如保羅所說「向軟弱的人,我就做軟弱的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如果不能改變,你是你、慕道友是慕道友,井水不犯河水,教會人數永遠沒有成長。
期能整合眾教會佈道力量
楊牧師指出,在高度競爭市場,福音也充滿著爭戰,如果沒有打勝戰的戰爭就是亂打。往後的世代要擬定甚麼佈道策略,相信上帝會啟示他們,但教會留下給會友的是「門徒的道路就是佈道的道路」,別無他法。
此外,他也期待區域的教會可以整合佈道的力量,因為每一個教會資源不同,長處也不同,可以彼此學習。一百個教會有一百個教會的優點,如果教會看到「只有佈道或出去傳福音」,教會才可能有盼望,因此而連結整合起來,佈道力量就會很強。套句大陸人所說:「大家一起富起來!」所有的教會也要「富起來」(非指錢財),一起成長發揮力量才有用。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56926#ixzz4Xb48sk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