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教會開的才藝班,與一般社區課程有何不同?不少學員認為,教會的學苑「有愛」!
致福益人學苑今年進入第21年,四位益人學苑校長於五月18日分享他們的社區服事經驗,或是困難的處境,並且重新聚焦。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陳慧君表示,透過益人學苑做終身教育,有的分校校長很認真在做,但不知如何做得更好,因此透過基金會的平台讓各分校分享他們成功或遇到困難的經驗,彼此得到激勵。
切入信仰關懷需要
成立廿一年的永和禮拜堂致福益人學苑林美秀校長表示,從創立到現在,學員感情也很好,學員視益人學苑為社團,私下連結很深,大多以來交朋友為主要目的。她提到,該學苑目前已漸漸轉型,不以才藝為主,改以福音為主,開設福音外展課程,而且必須收費,學員會更認真來上課。
林美秀校長說,因為發現人會用很多的忙碌讓自己時間很滿,但大多不知道怎麼探索自己心境的需要,因此這學期開了一門《品味人生》課程,課程逐漸帶入信仰,教學員怎麼一個人去旅行、怎麼去休閒,看見學員的心開始柔軟、改變。有學員分享自己有憂鬱症朋友,不知道要怎麼幫助對方,當同工跟他分享幫助憂鬱症朋友的秘訣是可以為對方禱告,於是給他禱告文、教導他怎麼禱告;另有一位七十歲的弟兄說,人生最後悔的事,就是「太晚進教會」。
「學苑也舉辦同工訓練。」林美秀說,學苑同工大多是教會主力同工,而且有小組服事,所以較忙碌。於是他們設立服事目標,以達到目標為主,並給予愛的激勵。
成立四年的內湖靈糧堂致福益人學苑勞雪紅校長提到,該學苑才剛開起步,因有牧者的支持,經過許多努力及向他校學習,同工清楚異象,老師也很努力。他們與牧師多次討論後,牧師同意將益人學苑納入教牧,讓同工可以被牧養。
該學苑設立禱告祭壇,每隔週都有禱告會,同工一起為每個學員、老師提名禱告。學苑開設課程大多是女生參加,他們希望可以吸引男生進到教會來聽演講。勞雪紅提到,目前教會遷堂後,新堂的教室互相可以看見,現在教會資源可以更有次序、資源也可以互相連結。
感到有愛喜歡上課
成立20年的中壢浸信會致福益人學苑校長涂春香表示,學苑在91、92年人數最多,約有500多人。後因社區大學開設,現大約有200多人,學員大多是客家人。有學員之前去參加社區大學,後來因為覺得教會的人都很好、很有愛,跟別的地方不一樣,於是再回來益人學苑上課,認為一般社區課程和教會社區課程區別在愛,他們喜歡教會的社區課程。
她提到,學苑在英文班、國畫班的教材中放入聖經的話。另外,教會還有開設旺得福,今年春季班開設「生活醫學與信仰人生講座」,已有兩位學員預備受洗。
台北靈糧堂致福益人學苑校長連麗玉牧師表示,目前因為教會場地飽和,已不足夠供開課使用,所以策略是走出去,由於會友是里長,學苑到里活動中心開課;雖然里都有免費的社區課程,但學苑仍堅持要收費。進入里之後,學苑和里的社區課程可以配搭開課,與里可以從接洽到互相合作,也有別的里主動來合作,增加在里開設課程的機會。學苑也設立擁有社區宣教異象的教師優良團隊,一起做社區服事。
七月11日將舉辦「重新聚焦,更新成長」北區益人學苑同工座談會,當天邀請36間分校的校長、主責同工、幹事、志工一起參與,內容包括分校經營策略會議,並邀請南港社大潘文彬老師教導班級活動攝影剪輯製作,期望能夠傳承經驗、資源能夠共享。陳慧君表示,益人學苑除了校長、同工還要有福音志工,盼望呼召更多班長在班級的裡面做福音的種子。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283499#ixzz4cnCdcI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