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老師是課程的帶領者,但真正的老師不單是教課而已,也像父親一樣,能夠陪伴、關懷、承擔,福音老師是「屬靈的父母」!在致福益人學苑,學生將從福音老師的生命中,被神的愛打動,認識福音。
永和禮拜堂黃彬長老在「連結福音」教師培訓中指出:「身為福音老師,不只是開一門課而已,當你用愛去關心學生時,這份關係就會超越『課程』,人都是需要愛的、需要被感動的,當師生關係不同,福音影響力就不同,這就是最好的福音氛圍。」
信仰不是理論,是生命影響生命
福音老師的使命不只是「傳」,還有「活」。傳道有時候是靠口語,但更多時候,是靠生命去影響生命。黃彬長老認為對學生來說,老師傳講的生命見證比起一大堆知識更有力量。在課堂裡聽見老師誠懇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學生甚至會感動落淚,因為信仰從來都不是理論,而是活生生的生命。 故此,福音老師要學習像耶穌一樣,走入人群,帶人走進「道路、真理、生命」的旅程,道路就是陪伴人一步步走過;真理就是信息,要用對方聽得懂的方式來分享;生命就是我們在基督裡的見證。
福音是一個漸進的旅程 先講關係再帶進真理
有些人像保羅一樣,在大馬士革路上瞬間就轉變,但大部分人信主都不是這樣,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完全排斥、敵對,到慢慢對福音產生興趣,然後開始願意聽一些信息,接著才開始思想、評估自己生命問題,到了最後才真的願意相信福音、相信神!
傳福音不是「認罪悔改」那一刻,而是整個過程。黃彬長老舉例:有些學生現在還在「完全沒興趣」的階段,可能還在參加廟會,但如果經過福音老師的陪伴,學生就會慢慢移動到「有好感」的階段,開始願意多交流、多接觸,當一個人慢慢往信仰靠近,就更接近核心,最後進入到信仰的中心。
耶穌對撒馬利亞婦人傳福音時,也不是一開始就跟她談大道理,而是先用「水」打開話題,並慢慢的引導,理解她、接納她,最後才進入生命問題的重點。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榜樣:先關懷建立關係,再慢慢帶進真理,最後成為門徒,然後門徒再去帶門徒,這就是教會一直在做的事。
並非單純的教學角色 愛人,才是你服事的初衷與目的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中,看見自己的責任」,如果你不認識一個人,他的問題就只是「他的問題」;可是一旦你真的認識他,他的需要就會進入你的心,變成你的責任。福音老師應思考「誰帶你來到這裡?」,要確定服事的初衷與目的,明白自己是帶著福音使命的,是生命的陪伴者!
曾有一位穿著袈裟的法師走進致福益人學苑,向黃彬長老問道:「請問,我可以在這裡上課嗎?我想學畫畫。」 這正是福音契機! 因為有「課程」這個平台,平常不可能來教會的人,就有了走進教會的原因, 盼望透過致福益人學苑的課程,讓更多「不會進教會的人」願意走進來,遇見福音!
(分享/黃彬長老於2025年「連結福音」老師培訓,撰文/致福益人學苑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