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於民國89年開始在台北市南港區的成德國中承辦「南港社區大學」,期能透過終身學習,使背負「黑鄉」稱號的南港能夠早日擺脫負面標籤,進而紮根社區,榮神益人。時光荏苒,如今的南港已蛻變成為三鐵共構的「明珠」,南港社區大學的教學點也從成德國中拓展到南港高工,並連年被台北市教育局評鑑為「特優」!今天(2023/10/2),南港眾牧長與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齊聚,透過南港聯禱會暨南港社區大學二十週年感恩禮拜,一起數算神在南港所行的奇妙神蹟。
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黃彬執行長,同時也是南港社大校長,分享聖經五餅二魚的神蹟:回顧基金會的歷史,民國84年,幾位年輕愛主的企業家奉獻金錢成立了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透過教育與社區事工,形成一個平台,我們希望居民來學習能夠認識主,南港社大和致福益人學苑都是媒介,就像耶穌將一個孩子奉獻的五餅二魚交給門徒,門徒再分給眾人吃,所以我們就是中間的媒介,願神繼續使用南港社大、南港教會的牧者同工,將神與人連在一起,永遠不餓。
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周神助董事長分享自己到了八十多歲才領受「貼身貼心」的重要與影響力:「魔鬼不希望我們貼身貼心,希望我們保持距離,使神的國度無法拓展。」、「當教會彼此貼近,南港眾教會就是一個家,你的教會就是我的教會,你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南港社大與眾教會連結在一起,我們會看見帶來不同的影響,氛圍改變,當教會願意敞開,教會就會不一樣,城市更會不一樣。」
成德國中余志呈校長特別感謝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多年來持續對學校挹注資源:「成德國中在南港是個小學校,一個年級只有三、四個班,常常需要對外募集資源,很感恩基金會在人力、物力給予很大的幫助,讓孩子能穩定、安心的上學與成長,所以學校大門口的招牌不只有成德國中,還有南港社大,一起共榮。」
領導南港社大十八年,一路將南港社大由篳路藍縷建構到枝繁葉茂的前校長,也是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的前執行長黃榮護感性分享:「今天在這裡,看到《南港社大創校二十週年特刊》,回顧社大十八年,我像是『信心的實習生』,每個階段神帶領我們一步步走過。剛來社大時,旁邊有公墓,黑黑暗暗,我們就禱告呼求,一路走來,堅定相信神與我們天天同行,供應、引導我們。」
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的周神安董事回顧:「基金會創辦時我五十五歲,常思想致福為何標南港社大?經過二十年,知道上帝要得地為業,要用南港來榮耀神!致福的意思就是祝福,所以南港會不一樣,二十年前的南港跟今天很不一樣,我相信神會繼續祝福。」
從基金會創辦至今一路同工的駱傑雄顧問感念:「基金會連結南港眾教會,創立南港牧者聯禱會,所以今天不只是南港社大二十年,也是南港聯禱會二十年。南港社大這個平台和教會不太一樣,這是政府給的,要靠實力來標,當初標的時候有點害怕,感謝很多人來幫忙。南港社大辦校二十年,共得到十五個特優,如果不是努力辦學,不會從九九年起連續十三年都拿特優。」
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江國政董事提醒:「單純的事一直做,就會得到很大的祝福。社區事工持續做,二十年、四十年,人雖然會漸漸不在,但組織會更好,福音會更廣傳。上帝掌權,我們的責任很簡單,就是感謝、禱告、做該做的事,按部就班,以福音為中心。」
南港社大的靈魂人物曹錫智副校長,同時也是「臺北市社區大學永續發展聯合會」的理事長,由衷感謝神奇妙的帶領,使他在南港生根、成長、茁壯:「在社大,讓我非常有信心來跟大家說我是什麼位置和角色,是神的帶領,使我進入南港社大,從基金會的查經禱告會開始,六年前在台北復興堂信主。」
南港牧者聯禱會主席張其嵩牧師感謝神二十多年前呼召屬靈前輩在南港深耕:「他們打過的仗,我們要使這些苗好好成長起來,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上帝要帶領南港眾教會不再單打獨鬥。」
今天的南港聯禱會暨南港社大二十週年感恩禮拜,數算了七千多個日子的奇妙神蹟,這份榮耀的呼召,將伴隨每一位在南港事奉的主僕,打從心裡回應神:我願為祢去!(撰文/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常琬瑤執行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