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致福益人學苑總校設定「暑假」是「老師」的充電月,於是從7月開始,分別在台北、高雄舉辦「律動敬拜種子教師培訓營」和「得人如魚教師成長團體」。一連四場培訓,終於在今天(8/26)畫下了令人難忘的句點。謝謝高琪雅、蘇靜枝兩位可敬的老師辛勤貢獻專業,謝謝高雄榮光堂、士林聖教會主內協辦相助。
今天,蘇靜枝老師許多話語皆發人深省:
「傾聽與同理心可使老年人釋懷陳年怨懟,可帶給小孩子安全感,傾聽也帶來醫治。」
「饒恕需要能力,稱讚也需要能力,愛更是能力,能力需要練習,所以愛要學習與培養,更需要行動,所以老師對學生需要愛的行動。」
「人際互動的技巧是投其所好,不是給己所要,先解決心情,再解決事情。」
「情緒沒有對錯,要尊重別人的情緒,成為敏銳的人,增長內在的能量。」
「舌頭可以使人變魔鬼,也能變天使,更可解開情緒的結。」
「傳福音會受傷,但我們就是耕耘,對於學員講述不同的信仰,要當聆聽的好聽眾,與學員先建立關係,用智慧與啟示的靈來透視內在的需求,再有心靈的溝通,進一步做連結。」
蘇老師在授課中常穿插武昌益人學苑的真實案例:有一回帶領學員到安養院演出,因劇情深入人心,老人們看得老淚縱橫,蘇老師說:「哭,是宣泄,也是醫治。」
上午一場女兒同理母親的心理劇,演女兒的老師不禁哽咽,台下有的老師看到拭淚。下午的演練,蘇老師給予簡短有力的扎心提醒:「有問題要解決,有需要要滿足,有責任要行動;依附人容易帶來失望,只有上帝的愛能滿足,所以人人需要耶穌。」
一位老師來向蘇老師致謝:「在益人學苑、樂齡、據點任教,不太知道該如何將課程連結福音,很感謝今天的課程得到啟發。」幾位老師在家庭關係上回饋:在夫妻互動上發現原來錯的人是自己、對孩子的教養要調整、今天的課有得到醫治……
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兼執行長 黃彬長老 形容每位致福益人學苑的老師都是「苑寶」,沒有老師學苑就開不了班,並以使徒保羅「向什麼樣的人就做什麼樣的人」來勉勵老師以「學生」的角度思考,稟持「這人收割、那人撒種」的精神,持續堅持「凡我所行的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
致福益人學苑是倚靠聖靈、使命清楚的社區宣教事工,誠如蘇靜枝老師所言:「服事使生命得著滿足」。不論分校位於何處、不論老師如何授課,榮神益人的異象一樣,使社區居民喜樂進教會的願景相同,皆是為了「同得福音的好處」!
(撰文/致福益人學苑總校 常琬瑤校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