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加福音第五章36至39節的經文中,耶穌透過新酒vs.舊皮袋、新布vs.舊衣服,來比喻新舊難合。據此導出一個不是結論的結論: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可見有時候,對於求新求變,想歸想,真要面對前所未見的局面和挑戰,又會產生新不如舊的糾結,這樣的矛盾心態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
例如你的手機愈來愈卡頓,跑不太動,連一些App(應用程式)都不能更新或啟動,很想換一支新機試試。孩子送你一支最新的哀鳳(Apple iPhone,蘋果手機),卻發現它與你原來的安卓(Android)手機大不同,這下你氣死了!因著介面跟以往大不同,建立路徑全部要重新來過,常常找不到甚至不會用。你可能要花時間且痛苦的學習來適應新手機,或者乾脆放棄、寧可用回原本的舊手機。舊機與新機的對比,正如上述耶穌所傳講的道理。
教會中的轉變何嘗不是如此!當你參加一場盛大的特會,看到別的教會有敬拜團有樂團,營造出的氛圍令人感動,心生羨慕,希望改變自家教會死氣沉沉的敬拜方式。回去後立刻著手徵召年輕人組團,並且添購樂器,升級教會音響系統。好不容易設備到位,人也到齊了,接下來換每週五晚上練習週日的敬拜登場。以前只要選好詩歌給一位彈琴的司琴即可,如今練一場敬拜,要像打仗一樣,需要的同工如鼓手、吉他手、鍵盤手、鋼琴手一齊披掛上陣;也要加上領唱與和唱(VOCALS)、音控、播放投影片等,動員人力不下十多人。再者,以往每週敬拜帶領或司琴可以換不同的人輪值,因為每場次只需兩人(領會與司琴),教會只需預備鋼琴、詩歌本和麥克風。現在一場聚會需要十多人服事,況且在沒有那麼多儲備團員的情況下,輪替大不易。
成團初始,大家非常興奮,但是幾個月練習下來紛感吃不消,每次只要有一兩位請假,連帶練習時間常常更動,造成諸多不便。情況無法改善下,終歸宣布暫停。最後一堆設備有的放入倉庫,體積太大無法收納的爵士鼓,只好以一塊布披蓋置放在講臺旁邊。敬拜團經驗還算事小,頂多就是耗費一些人力物力和金錢。如果教會整個造就系統、傳福音系統甚至牧養組織系統也想要變更,那豈不是茲事體大!牧者不得不三思。
因此未來幾篇將以教會的改變為主題,從筆者的觀察及經驗與各位牧者前輩作些分享,若是其中所提出的現象與貴教會類同,純屬巧合,毋須過於緊張。此主題的論述也與前面幾章所談的例如「大教會與小教會」或教會組織等等章節有相關性,多少會有些重複討論到的地方,亦可與前文相參照。
「為什麼要改變?」、「改變有必要嗎?」這類主題在教會治理文章中常受討論。首先,使用時下最夯的生成式AI工具,「故意」請ChatGPT協助整理並推理一下,將它的回答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這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嘗試與「轉變」,不是嗎?
在完全不改動它產出的內容之下,謹以括號【】標記我個人的觀點與回應。以下轉貼全文:
教會的改變和更新是一個歷史性和神學上都非常迫切的課題,其原因和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的必要性
1.回歸聖經真理與初衷
從早期教會到中世紀,許多改變都是為了剔除後來加入的人為因素,回到聖經原始的、純粹的福音教導。正如約翰加爾文所強調的,教會的根基應當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上,而不是隨著時代和人心而變。改革正是一種使教會重新對齊上帝旨意、擺脫形式主義和迷信的過程。
【我起初倒沒想到由此觀點切入,但AI一開頭就提到教會歷史,不得不佩服它的資料蒐集能力】
2.應對社會與文化變遷
當代社會價值觀、科技、教育和媒體環境不斷變化,信徒所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多元。教會如果固守傳統形式,容易與現實生活脫節,難以吸引年輕一代和處於轉型期的社群。更新能幫助教會用更貼近人心和時代的方式傳揚福音,使信仰活出當代意義。
【這點筆者也認同】
3.增強教會見證與影響力
一個充滿活力、持續更新的教會更能展現基督徒的生命力和神的恩典。正如馬丁·路德和約翰·衛斯理等改革先驅所見證的,教會的更新不僅改善了內部生活,也對外傳播了正確的福音,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確實,現今教會在福音的傳播和有效性下降甚多,我們要反思對社會的影響力】
二、為什麼要更新?
1.防止靜態與僵化
教會如果長期固守不變,很容易陷入僵化、儀式化和官僚主義,從而失去了活力與創造性。更新是教會自我檢討和悔改的一部分,讓信徒能夠在神的話語中不斷重生。
【這點似乎過於主觀,有普遍性不足的問題】
2.應對內部問題
每個時代的教會都會面臨不同的內部挑戰,如權力鬥爭、資源分配不均、信徒熱情減退等。透過改變,教會可以修正這些問題,建立更健康、透明和具有包容性的治理結構。
【這點也應該是擷取部分資料所做的分析】
3.使福音更貼近當代語境
透過更新,教會能夠在宣講、敬拜、教育和服事上找到與當代文化對話的方式,既不失聖經的權威,又能被當代人所理解和接受。
【這有賴全面性思考,畢竟當代文化不是誰說了算。因此對現今基督教與文化間的交互影響和演進發展必須有更全面的認識,就本地不同教會的處境進行研究,才能提出需要改變的議題】
三、改變會面臨的主要挑戰
1.傳統與現代的拉鋸
一方面,許多信徒和長老對傳統有深厚情感,擔心改變會破壞長期以來形成的信仰實踐;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需求又要求教會必須更新,這種兩難局面容易引發內部爭議和分裂。
【傳統不一定不好,創新也不一定好。牧者要具備分辨力,敏銳的覺察、順從聖靈的帶領】
2.內部權力鬥爭與人際摩擦
改革過程中,權力結構的調整常常會引發爭執,甚至導致領袖間的分裂。如何在改革中保持團結、謙卑和以基督為中心,是極大的挑戰。
【確實要以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為念。勿將改革變成革命,更新變成口號】
3.文化與社會壓力
現代社會充斥著多元價值和消費主義的誘惑,這些外在文化往往對教會的更新產生阻礙,使得信徒容易陷入「躺平」或冷漠的狀態。如何在保持聖經真理的前提下,與當代文化對話,成為改變的關鍵。
【這點我個人認為當詳加考慮,各種現象的存在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
4.資源與管理調整問題
教會在改革中往往需要調整管理體制和資源分配,這既需要時間、智慧,也可能遭遇抵抗或誤解,如何妥善處理行政和人事問題,也是改變過程中的一大挑戰。
【教會必須先有健全的制度,才不致在轉變過程中讓整個體制被少數人控制】
5.信徒靈性更新不足
當下許多信徒對聖經知識掌握不足、靈命成長停滯,這使得改變的推動往往面臨信徒更新不夠、參與不積極的困境。教會需要加強聖經教育和屬靈培訓,從根本上改變信徒的生命態度。
【此屬於改變的先決條件,也是教會基本面的問題。若信徒生命都沒有基本的造就與培育,實在談不上教會更新和改變】
結語
總體來說,教會改變和更新不僅是應對內部衰敗和外部挑戰的必要手段,更是神引導教會回歸祂原初心意、彰顯祂榮耀的過程。儘管在改變的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傳統保守勢力、內部矛盾和文化壓力等種種挑戰,但歷史和聖經都顯示,唯有不斷悔改與更新,教會才能真正成為「活潑的道」和「光明的磐石」,以真理和愛心影響世界。正如羅馬書12:2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因此,無論是在靈命成長、教會治理或對外宣教上,持續的改變和更新都是每個時代教會不可或缺的使命。
以上就AI生成內容為例,說明牧者如何應用分辨的能力,蒐集資料據以判讀解析的過程。千萬不要只看到一些「油管」(大陸用語,指Youtube影音網站)的網紅視頻就拿來當作真理對教會的批判,那是非常非常危險的行為。對於網路的資料包括AI分析的內容,都須保持獨立判斷能力,才能從中擷取關鍵而有用的資訊,安心接受聖經真理,和聖靈的光照和引導。
生成式AI工具能夠做到的是將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初步的彙整、摘要和建構。如何善用AI,而不是完全依賴AI,有機會再另闢主題與大家討論。
本文作者:黃彬(永和禮拜堂長老、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