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不敢走入教會多是擔心被傳教,因此教會需要思考如何突破傳統印象,更貼近社區居民的需求來提升好感度。致福益人學苑的異象是透過榮神益人的成人教育課程吸引社區居民穩定進入教會學習,進而接觸基督信仰。然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終身學習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致福益人學苑應如何做出差異化?
營造快樂成長有愛的學苑
致福益人學苑高雄武昌教會分校蔡永裕校長分享:學苑的目標不只是傳授知識技能,更重視人與人的情感連結,藉著愛與分享讓生命更精彩,因此學苑不是營利單位,而是師生共同經營的大家庭,使成員感受到快樂、成長、有愛;學苑致力於與學員建立關係,營造親切溫暖的學習氛圍,興起具宣教使命的會友擔任老師,培養有熱情的福音班長主動關懷同學,並在適切的時機分享福音,讓學員不僅是來上課,更能夠學得開心、享受友誼、遇見主愛,這正是致福益人學苑的特色所在。
追求長期關懷勝於短期績效
當社區居民進入教會學習,與教會的關係便有可能從「當學員」發展成為「好朋友」,逐步建立出歸屬感與認同感,進而成為慕道友,乃至信主。此過程往往需要付出長時間的關愛,即使不一定看到受洗歸主的人數快速增長,卻使得教會如同放在燈檯上的燈「被看見」,讓人們對教會的社區服務有好印象,透過舊生建立「好口碑」來吸引新生,並培養許多福音朋友(Best),累積出不容小覷的福音影響力。故教會要能夠看見深耕社區關懷的長遠價值,而不是僅從短期的學員信主人數來衡量福音果效。
建立關係優先於切入福音
福音預工需要銜接牧養機制,兩者相輔相成;如同耕種田地時,有人挪開石頭、雜草,有人撒種、澆灌,缺一不可。致福益人學苑的角色即是做福音預工,幫助教會從服務會友到敞開大門來服務社區,有如柔軟心田的鬆土工作。蔡永裕校長引述永和禮拜堂黃彬長老所言:「還沒熟的果子不要硬摘,熟的果子不要落地。」意即傳福音需要有智慧,切勿操之過急,先從建立關係開始,真誠地與學員作朋友,讓切入福音顯得自然,避免令人不自在。另一方面,學苑須連結於教會的牧養系統,像是培訓福音班長邀約學員參加啟發課程或幸福小組,即有機會帶領慕道友來經歷神。
當教會與學苑相互連結、同心合意來愛鄰舍,興起同工委身於營造快樂有愛的學習園地,且持續給予溫暖人心的服務,必能提升教會在社區中的好感度與影響力,相信福音的種子終將開花結果!(分享/武昌教會蔡永裕校長於2022年永續宣教校務營運工作坊,撰文/致福益人學苑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