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心拓展社區宣教事工的衛理公會雅各堂,希望能夠透過終身學習來吸引社區民眾走入教會,於是徐秀蓉牧師帶領三位長執同工來到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了解開辦致福益人學苑的know how,並汲取了寶貴的經驗與建議。
2018年5月2日上午,衛理公會雅各堂徐秀蓉牧師與教會執事會主席、執事、幹事,一起來到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請益如何籌辦致福益人學苑。本會副執行長陳慧君姊妹以「探出牆外,多結果子」為題,透過成功案例、真實見證、申辦流程,向大家簡報說明。
首先,陳慧君副執行長簡略說明致福益人學苑的發展軌跡:開辦已有二十三年歷史,多年來委託台北靈糧堂經營,2016年基金會接回後,進入「重新聚焦、更新成長」的階段;2017年領受「探出牆外,多結果子」的異象,期盼眾教會跨越限制,帶領學員認識耶穌;邁入2018年,懷抱得勝的信心,以「得地為業,多結果子」自許,為主贏得更多靈魂,得人如得魚!
陳慧君副執行長也以武昌教會、永和禮拜堂、台北衛理堂、內湖靈糧堂、台北榮耀堂、福氣教會、衛理公會榮光堂等辦理致福益人學苑有成的教會為例,分享成功經驗與感人見證,並強調致福益人學苑不是一個牧師就能成事,乃是需要一個數人委身的團隊:校長、教務主任、授課老師、福音班長等各司其職,各展所長,成為教會同工的另一個事奉工場。
在Q&A時間中,吳秀梅幹事詢問如何找到一群願意投入的同工?陳慧君副執行長回應:可以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規劃好相關問題後,從有效問卷中尋找合適的老師或班長,此外,基金會也可親赴教會簡報說明,幫助弟兄姊妹迅速瞭解與進行雙向溝通。
提問之後,陳慧君副執行長也就招生、師資、課程給予建議:為避免樹大招風,教會個別招生會比聯合招生來的穩妥;學生往往跟著老師跑,各校最好培養自己的師資,並且要堅持聘請基督徒老師,才能達到福音預工果效;課程內容應多實用少學理,讓學員在歡樂氣氛中學習,並發揮創意置入福音信息,使沒有一堂課不傳耶穌,這才是致福的辦學理念。
最後,陳慧君副執行長期勉:致福益人學苑不僅要招到人,也要留住人,更要感動人,這是永遠存在的挑戰;並提出「誰是我們的鄰舍」,反思如果我們不是出於愛而事奉,我們最後會放棄事奉。甚願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能成為一個平台,透過各區座談會和研習會分享各校成功經驗,幫助眾教會在社區中被看見,發揮福音影響力,找回迷失的羊!(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研發主任常琬瑤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