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一個地小人稠的地區,加上商業活動以西部及新竹以北為主,大多年輕人為了工作不得不離開家鄉成為北漂一族,因此除了大都會區台北、新北、基隆、桃園、新竹,其周邊衛星城市人口也越來越稠密,我們對都市的認定也一直做修正,提供一個都市與鄉村差異的網路資料給大家參考:
鄉村、社區 | 城市、都會區 |
人口少、較分散、住透天、公寓 | 人口密集、住套房、公寓、大樓 |
生活空間寬闊 | 生活空間壅擠 |
大眾運輸缺乏,自備交通工具 | 交通便利、易上下班 |
幾乎沒有便利商店,只有雜貨店 | 便利商店密集 |
醫療資源不足、就醫不便 | 醫療機構設施充足 |
多從事農、漁、加工生產業 | 商業發達、商圈多 |
飲食購物選擇少 | 飲食多樣化 |
居民互動多 | 居民互動疏遠 |
生活步調緩慢 | 生活步調緊湊 |
幾乎無夜生活 | 夜生活多 |
學校分散 | 學校密集 |
雖然隨著都市的轉型,以上的區分也非絕對化,只是提供一些差異點可供研究福音策略者參考。依照這些差異點,以下嘗試用不同的福音策略,思考在城市教會如何接觸未信者,得著他們。
一、配合不同行業別,以職場人為服事對象
大城市的特色就是白天人群滿滿,從四面八方到市區上班,下班後又匆匆忙忙趕著回到居住的社區。根據統計,目前每天從外縣市通勤通學到台北上班上課的人數高達145.6萬,佔台北就業人口相當大的比例,這些通勤族大多來自新北、桃園、基隆等鄰近縣市,為了在台北工作,他們不得不忍受漫長的通勤時間。
內政部統計,台北市白天比晚上人口多72萬,城市教會能為他們做些甚麼呢?我們友堂會址在南京東路上,正是上班密集的地區,多年以來透過中午休息時間舉辦各樣上班族的午餐專題,吸引不少上班族在中午休息的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來充電,順便舒緩一下身心,產生不錯的果效。也有教會在周間某一個晚上為上班族設計一些簡易運動有氧的課程,讓他們下班後來用個晚餐,順便運動一下再回家。凡此總總都是很好的轉化,我們能為上班族提供甚麼。最近也有信徒在自己上班的辦公室舉辦【上班也幸福】的午休幸福小組,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二、關心大型醫療院所的病患和醫護人員
因為城市有大型醫療中心,因此城市教會可以配合附近醫療院所的院牧中心或是醫護團契、志工服務中心等,透過醫療體系幫助與陪伴病患。許多鄉鎮的人因為重大醫療必須轉診到大型醫院就醫,因此教會可以成為一個就近陪伴的服事單位。
筆者常接觸像天母榮總、新北雙和醫院、馬偕醫院…等,院方常常配合附近教會,主日在醫院大廳有崇拜,平常也可以主動透過醫院體系探訪病人,做很好的關懷服務,許多病患或家屬因此對基督信仰有好感,出院後便去參加家裡附近的教會。醫療院所的醫生及護理人員一般都採取輪班制,因此如何以他們方便的時間預備合適的牧養或福音聚會,實為重要。
三、城市居民也是鄰舍
雖然城市居大不易,但是仍然有不少人租屋在城市的一間套房或狹小的公寓,這些居民更需要城市教會的服事。例如父母下班時間晚,孩子下課無處去,教會可以提供短時間的陪讀班,讓父母安心地將孩子短時間的放在教會。白天也可以為家中長者開設健康和學習課程,例如致福益人學苑,使老人家白天能多走出來,接觸人群,不致整天在家發呆。
每個城市中還存在不同的城市風貌,有的是辦公大樓林立,有的是商圈林立,有的是市場飲食店林立,其差異性自然不在話下,要透過鄰里長多了解大街小巷的特殊性,才能找到值得城市教會可以服務的對象。例如有次TVBS主辦的「愛無限活動」,請萬華區教會配合里鄰幫助低收入戶領取愛心禮卷,但我們發現此區屬於中低收入戶者不多,且符合者已享有不少社會資源,但是里民生活有困難者卻不少,只是不合規定,於是便改變方式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四、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城市教會常常不知道能做甚麼,因此我透過德雷莎修女的名言「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也有人說看到自己的價值。上帝在不同的地方設立教會一定有祂的心意,也有託付的使命,要知道每一間教會不可能得著所有的人,但是一定可以得著上帝要你們得著的人。
有的牧者對神有雄心大志,想要得著所有的人,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心志可佳,但是沒有具體的方法或步驟,最後也就淪為口號,喊個幾年沒看見什麼果效,最後只好求去,換一間教會再去呼籲得著萬民作主的門徒。另類牧者正好相反,對教會的現況已經麻木,推動任何事工,得到的反應就是:「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乾脆就不吹笛─沒什麼值得歡樂有盼望的事情,也不舉哀─沒甚麼令上帝憂傷難過的事情。牧養教會就是一日過一日,維持每一個聚會,認定都市教會牧養和傳福音非常困難。
記得美國加州道上教會(The Church On The Way)創會牧師,傑克.海福德(Jack Hayford)在他早期寫的一本書《道上教會》,其中談到他初到洛杉磯牧會時,教會只有18人,每天開車去教會總會路過一間很大的教會,每個主日經過那間教會時,車水馬龍,心中常抱怨為什麼上帝祝福別人教會這麼大,這麼多人,而自己牧養的教會那麼小,人那麼少,心中充滿嫉妒埋怨。有一天又開車路過那間教會時,忽然聽見上帝彷彿對他說:「那間充滿人的大教會難道不是我的教會嗎?如果也是我的教會,你為什麼看到我的教會復興繁盛,心裡那麼不開心甚至充滿苦毒,你為什麼不能同我一起為這教會歡喜快樂呢?」當時他的心深深被神提醒和責備,於是他就將車饒道回去,停在那間教會停車場,開始祝福那間教會,也為那間教會感謝神。往後每當經過那間大教會他就大聲的讚美神,禱告他們能繼續興旺福音、繼續得人如魚。說也奇怪,從那天開始上帝也祝福他所牧養的教會,也因此他將教會取名為「道上教會」(The Church On the Way),教會也從18人增長到一萬多人。《道上教會》這本書早在1987年由以琳出版,至今我仍為海福德牧師的見證所感動,原來無論服事的教會是在城市或在鄉村,或大或小,對神而言所有的教會都是基督的身體,我們只要忠於所託,完成神對每位牧者的呼召,城市教會大家一起攜手腦力激盪,完成神對教會的命定。
本文作者:黃彬(永和禮拜堂長老、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