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先生的散文出現了「數大便是美」之後,我們常受此話的影響,甚至將舊約裡上帝對亞伯拉罕的祝福語相連結:「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我們看見使徒行傳第二章,五旬節聖靈降下,使徒們被聖靈充滿,使他們大有能力佈道,佈道結束後有許多人受感動信主並受洗(徒2:41),教會增加了三千人。這次豐收雖是空前但不是絕後的,在使徒行傳第三章聖殿美門口的神醫佈道更導致五千男丁信主(徒4:4)。這些美好的經歷常常成為我們仿效的目標,我們期待這樣的復興也同樣複製在自己牧養的教會。筆者所參與和牧養的教會過去從一百人,經過數年後慢慢增長超過一千多人,這其中面對多次的轉型與教會治理的問題,這章我們就來談談「大而強」的教會。

ㄧ、舊皮袋的更換

我一直在同一間教會服事超過四十年,因此我親眼看見教會如何由小慢慢變大,絕對不是一夜之間就長大,像耶路撒冷教會,而是慢慢一點一點的轉化。早期我們教會的傳統是人數超過一百多就要植堂,因為避免太多人聚在一個教會,經過幾次植堂後發現,大教會有大教會的強項。因此牧者必須重新思考教會未來建造的異象,而不再是墨守成規。這個過程最大的關鍵是主責牧者和長老這些教會領袖,因為大部分都抱持一種舊皮袋沒甚麼不好,已經習慣了,為什要更換。牧者對自己的教會很滿意,不渴望有新酒新挑戰,認為要知足常樂,那就永遠不會經歷新的工作。我們常常談到對神所賜與的要滿足,並不一定意味著對我們自己或我們的教會工作果效感到滿意。當期待我們自己的屬靈和智力增長時,我們需要的是「神聖的不滿足」。因此,我們都應該有一些具體的態度和行動,並事工(無論大小)做好準備。

耶穌比喻中舊皮袋不會變成新皮袋,除非替換。因此我們提出幾個替換關鍵:

  1. 有夢想無策略:很多牧者在建立教會時並沒有期待教會要變大變強,所有的策略都是為50人量身訂做的計畫。你的夢想多大並不重要,你的策略才是最重要的。你的角色會如何改變?團隊將如何改變?不會做甚麼?變大之後會做甚麼?
  2. 擔心收支不平衡:預算永遠不敢超過奉獻收入,要相信當事工和人才多了之後,奉獻也會隨之增加。
  3. 牧師包辦一切:這樣的教會永遠不會超過200人。工做再多牧師會精疲力竭,因此發掘同工、委派和授權給有那些恩賜的領袖,最為重要。
  4. 缺少更大的計畫:雖然你沒有領導過大的教會,並不代表你不應該做更大的計劃。今天就為你想成為明天的一部分做好計畫。
  5. 自私內向傾向:除非牧者勇敢的面對神的大使命,否則容易滿足於現有的狀態,因為有安全感,沒有人可以挑戰動搖你的地位。

二、迎接聖靈新酒

聖靈在每個時代都有新酒新油澆灌下來,面對新的時代,我們如何領受新酒,除非你的舊皮袋已經完全更換為新皮袋,否則會兩敗俱傷。記得舊酒有一天會用盡,需要上帝賜下新酒,這個新酒不是人為的新酒,是主耶穌所賜下的新酒,是超自然的新工作。當日猶太教領袖無法擺脫舊皮袋因而拒絕耶穌。耶穌再三囑咐門徒要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降下,直到五旬節那天聖靈降在他們當中,透過方言、預言、異象、異夢進入一個嶄新的世代,猶太人譏誚說:「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除非你的新皮袋預備好,否則舊皮袋還是乘載舊酒比較好,收起你的夢想,回歸過去。五旬節後的耶路撒冷教會男人八千,加上婦女小孩至少一萬兩千人,而這只是開始,他們沒有教會建築,沒有主任牧師,沒有組織,沒有團隊,沒有主日講道,他們有的是聖靈,「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人人都因此起了敬畏的心;」教會就像是一個皮袋,用來承載聖靈的工作,我們期待聖靈新酒之先,先讓聖靈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而變化,查驗甚麼是神對我們教會的心意。陳舊的、狹隘的、僵化的宗教形式無法容納聖靈新的恩膏,因為生命的趨勢是擴展和前進,超越了它們的能力。然後神必須透過聖靈塑造新的形態,以容納祂想要傾倒的新生命。

三、五千兩的使命

雖然每間教會就好比不同的僕人,各有聖靈賜給各的恩賜與才幹,有五他連得,兩他連得,一他連得。若將他替換為大、中、小型教會,每一個教會背景、本質都不同,上帝沒有要求小教會增長數目像大教會增長數目。大教會有500人,還沒增長就比小教會的100人教會大五倍,神要的是好好經營神給你的任何一他連得,讓他產生倍增的果效。到底一個鄉鎮裡有10 間 300 人的教堂好呢?還是1座 3000 人的教堂好?雖然各有其優缺點,但是我們要強化各自的優點,除去各自的缺點。大教會我稱之為「大而強」,哪裡強?筆者將就幾方面分享大而強的教會。

  1. 福音多樣化:大教會因為人才多,年齡區分多,因此福音計畫可以採取多元、分齡、同質,可大型佈道、音樂戲劇佈道、兒童才藝佈道、辦公室職場佈道,並且可舉辦各樣社區福音預工,致福益人學苑終身學習、兒童課後輔導班、兒童才藝班、音樂培訓班,各樣福音活動吸引社區朋友,職場同裁,親朋好友參加教會活動。
  2. 牧養小組化:大教會其實是教會裡面很多小教會的聯合體,按照年齡或人生不同階段分成不同的細胞小組,每一個小組就是教會的微型細胞,佈道在小組,邀請新人加入小組福音聚會。受洗在小組,受洗後在小組學習配搭服事,接受教會系統門徒訓練,最終成為小組領袖。三至五個小組組成一個區,幾個區組成一個牧區,這樣就像是個一百四、五十人的教會。每個牧區有一位全職牧者帶領,每一個人都有小組牧者照顧陪伴他。
  3. 領導團隊化:教會因著會友增加,整個組織架構隨時地作調整,以配合整體事功的發展,切忌用不合宜的僵硬組織架構,這樣會殺死所有的創意和新的想法做法。過去有效的方法現在無效,立刻改掉,換新的更有效的方法。組織部門必須靈活,領導團隊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團隊共治,領袖是異象的領受者,領導團隊共同完成異象。
  4. 事工專業化:大而強的教會,因為人才濟濟,因此可以挑選恩賜顯著的會友參與專業事奉團隊,如敬拜團、樂團、電腦、媒體、影音、各種事奉團隊專業化,更精進事奉品質,達到「百節各按各職,按照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這樣,當各肢體發揮功用時,身體就會在愛中漸漸長大,建立起來。」(弗4:16)

綜合以上大而強教會的優點,「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像誰多要。」(路12:48b),大而強的教會,不是為大而大,更不是建立自己的王國,反倒更應該學像基督謙卑、虛己。大可以幫助弱小的,多可以支持缺乏的,這樣將經歷屬靈的「馬太效應」,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好好經營上帝託付你的五千銀子,讓它發揮最大的果效,賺五千。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

本文作者:黃彬(永和禮拜堂長老、致福感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